(网经社讯)去年以来,国家持续加码“反内卷”,但平台经济目前仍深陷“低价竞争”、“补贴大战”泥潭亟待破解。在此背景下,数字经济新媒体&智库网经社发起——“破‘卷’立新 重塑生态” 平台经济“反内卷”调查行动(详见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dfnjdc/ )。这也是我们继去年“仅退款”调查行动取得重大成果后,发起更为全面、深度的调查行动,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
对此,我们组织了高校教授、协会、智库专家、投资人、律师、分析师等,对平台经济“内卷式”竞争进行深度解读。以下为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接受 #网经社 独家专访。
网经社:当前平台经济“内卷式”竞争的形式、根源以及核心矛盾是什么?
董毅智:内卷式竞争的主要形式有三种:
其一,价格内卷:全网比价与自动跟价,平台通过算法抓取竞品价格,强制商家接受“建议价”,否则降低曝光,比如某平台“自动更价系统”。
其二,补贴大战:多个平台外卖、电商等领域投入百亿级补贴争夺份额。
其三,低价引流陷阱:某些平台以“0元购”“满减”诱导消费,实际导致商家亏损,低价补贴催生非理性消费。
此外,规则内卷表现形式为强制政策挤压商家:如“仅退款”规则被滥用,商家面临“货财两失”以及算法霸权:多平台以流量分配权强迫商家参与活动。
另外,营销内卷表现形式为免密支付诱导消费:自动勾选、捆绑续费,消费者在“无感”中被扣款。以及直播虚假繁荣:低价商品刷单冲量,退货率甚至超80%。
二、内卷的根源是结构性瓶颈与制度缺陷
首先,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竞争,用户增量见顶,平台经济用户规模接近瓶颈,头部平台用户重叠率超高,迫使企业争夺存量市场。
其次,商品与服务趋同,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平台类目高度重合,差异化优势消失。
本质是因为资本驱动的短期逻辑,“烧钱-垄断-涨价”的恶性循环,资本要求平台以亏损换份额,形成路径依赖。
同时,监管滞后与规则缺失,现行法律未明确“低于成本价”的量化标准,执法依赖约谈而非处罚。平台利用规则霸权,单方面修改服务协议违反《电商法》,但举证困难。
三、核心矛盾:多方利益失衡与长期发展困境
其一,平台与商家的矛盾,利润空间双重压缩。平台通过比价压价+高佣金抽成,中小商家利润率跌破生存线。平台掌握算法和流量分配权,商家彻底沦为“数据附庸”。
其二,短期消费福利与长期体验的冲突。低价导致商品质量下降、配送超时率上升。用户以隐私换取补贴,平台借机实施“大数据杀熟”。
最终,产业链恶性循环,低价竞争→压缩供应商利润→产品质量下降→行业低端化。走入了产业发展的死胡同。
总之,内卷本质是“存量博弈”与“制度缺位”的叠加,平台经济内卷的根源在于市场饱和下的同质化竞争、资本短期逐利逻辑与监管适应性不足的三重作用,其核心矛盾体现为平台霸权与商家生存权、低价幻觉与长期价值、规模扩张与创新动力的撕裂。
网经社:这种“内卷”对平台、行业、国家造成了哪些深层次、长期的负面影响?
董毅智:平台经济的“内卷式”竞争已从短期市场策略演变为系统性风险,其深层次、长期的负面影响需从平台、行业、国家三个维度综合分析,具体表现为:
一、平台层面:创新动力枯竭与生态关系恶化
1.创新资源被挤压: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,将绝大部分资源投入价格战和补贴,导致技术研发投入占比不足。长期“以价换量”策略使平台陷入恶性循环,削弱可持续发展能力。例如,头部平台专利集中于配送算法优化,而食品安全检测、个性化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近乎空白,技术竞争力持续弱化。
2.规则霸权引发生态对抗:平台通过算法强制商家接受“全网比价”“仅退款”等政策,导致商家集体抵制事件频发。这种单方面转嫁经营风险的行为,破坏了平台与商家的共生关系,加剧生态对抗。
二、行业层面:产业链恶性循环与资源错配
商家端:低价竞争压缩利润空间,商家被迫降低原料标准或缩减服务成本,导致商品质量下滑。参与补贴的商家利润率普遍下降,部分中小商家因恶意退款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劳动者端:配送时长压缩、骑手超负荷工作,交通事故率上升,而平台通过“隐蔽性劳动关系”规避社保责任,加剧就业质量下降。
低价竞争引发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唯价格论,优质商家被劣质低价品淘汰。同时,平台“价格锚定”算法扼杀创新溢价空间,企业无法转嫁研发成本,产业升级严重受阻。
三、国家层面:经济安全风险与治理成本攀升
产业升级受阻与国际竞争力弱化:低价导向削弱中国品牌国际溢价能力,制造业向高附加值转型乏力。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挤出效应凸显,资源向低效领域倾斜,服务业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,制约整体经济竞争力。
社会成本隐性转嫁:非理性消费催生包装污染、交通拥堵等公共资源浪费,奶茶咖啡订单激增推高肥胖率及医疗支出。零工劳动者缺乏社保保障,骑手群体权益缺位可能引发潜在风险。
市场机制与数据主权风险:地方招商政策“内卷”让低效产能依赖“政策温床”存活,违背供给侧改革方向。同时,平台以补贴换取用户数据,滥用动态定价,扰乱价格信号并侵害消费者隐私权。
网经社:从司法和执法实践角度看,现行法律体系在规制平台“内卷”方面,存在哪些认定上的难点或亟待完善的条款?
董毅智:司法执法四大认定难点:
第一,“低于成本价”核算的动态困境
行业成本构成差异直接冲击执法统一性:生鲜需计入冷链损耗率,网约车成本与油电价格强绑定,统一核算标准缺乏实操性。企业更可通过财务腾挪规避认定,例如将平台推广费、流量采购成本混入研发支出,人为压低账面销售成本,导致“成本线”认定失真。
第二,变相强制行为的举证梗阻
平台以“算法推荐位”“流量倾斜”诱导商家接受低价,商家因惧怕搜索降权、活动准入限制而“自愿”妥协,但“强制意图”难以举证——关键证据(如算法规则、限流触发机制)仅存于平台后台,中小商家取证能力薄弱,形成“敢怒不敢证”的困境。
第三,平台规则霸权的隐蔽性
技术包装下的强制行为难以定性:外卖平台将“不参与低价活动则降权”表述为“自愿优化排序”,法律上难以穿透其“中性规则”外衣;“仅退款”政策导致商家货财两失,但要证明平台主观恶意,需破解算法黑箱,而现行法律缺乏技术审计依据。
第四,责任交叉与跨域协同障碍
平台与内经营者责任分割模糊(如“刷单”中平台是否对第三方工具担责),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减免、土地优惠助推低价竞争,却无明确追责依据;跨区域执法中,地方保护主义导致“低于成本价销售”行为难以联动查处,损害评估更因产业链传导效应(如服装业因平台强制低价导致退货率激增)缺乏量化模型而受阻。
法律条款三大完善方向:
一是,细化“反内卷”操作标准
需针对生鲜、电商、物流等行业制定《成本核算指引》,明确冷链损耗率、流量成本等计入规则;通过司法解释将“算法限流”“活动准入歧视”等变相强制行为类型化,参考杭州谷邦案中“批量退货致降权”的裁判逻辑,确立“效果导向”认定原则。
二是,强化平台规则透明度与制衡
要求平台修改规则前经商家代表协商(如抖音电商试点“商家审核仅退款申请”),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核心算法做合规审计;明确平台对“刷单”“恶意退货”的监测义务,参照湖州凌迈案,压实平台对第三方违规工具的连带责任。
三是,填补跨域协同与政府责任漏洞
将地方政府补贴政策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追责体系,对通过税收、土地优惠诱导低价内卷的,由上级机关追责;建立全国统一的违法证据共享库,推动跨区域“低于成本价销售”案件的证据互认。
当前法律已确立反内卷原则,但需通过“行业细则+技术工具+共治机制”三维体系,将抽象条款转化为可诉规则,最终实现平台从“规则制定者”到“秩序维护者”的角色归位。
网经社:在“反内卷”过程中,如何平衡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与平台自主经营权?
在 “反内卷” 语境下,平衡政府监管与平台自主经营权的核心,在于以 “法定清单” 明确边界:一方面划定 “监管必入区”,聚焦平台行为对市场公平、消费者权益或中小企业利益的实质性损害,如 “低于成本价倾销”“算法歧视”“强制二选一” 等,通过强制性标准和行为禁令介入规范,防止平台逐利性加剧内卷;另一方面保留 “经营自主区”,将商业模式创新、内部管理优化、非强制性促销等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交由平台自主判断,避免过度干预抑制创新活力,例如网约车动态定价机制、电商佣金分成比例等,均应尊重平台自主调整空间。
同时需以 “比例原则” 约束监管强度,确保干预手段与目标适配:优先采用柔性监管(如合规指引、约谈提醒),避免 “一刀切”;根据行为危害程度分级处置,对首次轻微违规以整改为主,对恶意内卷则从严处罚;针对新兴领域可通过 “沙盒监管” 允许试错,待模式成熟后再细化规则,既守住公平底线,又为平台留足经营弹性。
最终需通过 “协同治理” 实现动态平衡:赋予平台规则制定的 “共治权”,要求修订核心规则(如定价、售后政策)时经商家、消费者代表协商,政府仅监督程序公平;建立 “合规激励” 机制,对主动构建内部反内卷机制的平台给予税收减免、信用加分等政策倾斜;依托行业自律制定公约(如最低成交价指引),将 “反内卷” 转化为行业共识。本质上,监管是守护公平竞争的 “底线”,自主是释放创新活力的 “源泉”,二者平衡的关键在于让平台在秩序框架内良性竞争,实现 “平台盈利、商家存活、消费者获益”的多赢。
专家介绍:董毅智,法律从业20年,拥有证券分析师、投资顾问、期货、基金从业资格。团队专注于金融诉讼、合规监管、刑民交叉及互联网领域,聚焦A股、港股、美股,致力于全球风险配置与投资者保护。多年来处理案件超3万件,挽损超10亿元,互联网十大公益律师。担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、浦东金融学会理事,为财新、华尔街日报撰稿,合著《互联网+产业风口》等。
【小贴士】
本次调查行动重点关注:1)零售电商平台:包括京东、淘宝&天猫、拼多多、唯品会、抖音电商、快手电商、小红书等;2)本地生活(即时零售)平台:美团、淘宝闪购、饿了么、京东外卖、抖音本地生活等;3)跨境电商平台:亚马逊、速卖通、Temu、SHEIN、TikTok Shop、Lazada、阿里巴巴国际站、速卖通等;4)网约车平台:滴滴出行、曹操出行、T3出行、享道出行、如祺出行、哈啰出行、高德、百度地图等;5)在线酒旅平台:飞猪、携程、去哪儿、途牛、同程、艺龙等。